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洪荒同人] 阵起洪荒 > 第236章
    这里的天帝,一般认为是指黄帝。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说织女星曾经是地球的北极星,所以织女可能也是被贬低的女性天帝。
    呜呜呜感觉这版的二哥更惨了qwq
    其实二哥身世私设最初的灵感来源是很多年前在b站刷的2个二哥的视频剪辑,分别用了老妖的《君临天下》和smile小千的《偃月流华》做配乐。当时被“君临之处,山河恸素缟/皇陵孤魂长调,人间古观一遭”,“以回护,一人一城一诺/穷尽一身技,逃不出命局”这些歌词脑内刷屏,就扩展了一下。再加上神话里出现的各种版本的瑶姬和云华侍长,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x
    第142章
    即使天庭诸神大多都是封神之后上天的,不曾亲眼得见过昔年蜀地的惨状。但是,天庭之上到底还是有一些从上古存活至今的小人物,便如嫦娥,也算是当年之事的亲历者之一。
    虽然知道此事有犯二圣忌讳,而另一个活着的当事人亦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招惹的。但八卦是人类的天性,便是神仙也不能例外。特别是在杨戬拒绝天庭任职,玉帝下旨允他“听调不听宣”和后来他主动上天任司法天神一位之后,有关他身世的种种说法还是在天庭流传了开来。
    而在天庭众神口耳相传的有关杨戬身世的故事里,他们都知道他本该是玉帝的亲外甥,是天庭长公主、云华侍长的孩子,而玉帝这位他名义上的亲舅舅同样也是他的杀母仇人。
    不少神仙都用仰慕的口吻描绘过那位天庭长公主的风华绝代、尊荣无双,对照杨戬的形貌和他母亲的身份,这些说法显然极具说服力。
    然而,在那些故事里,那个同样死去的凡人却销声匿迹。连带着,大多数人都是直到此刻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杨戬和玉帝之间隔着的不只是杀母之仇,还有灭族之恨。
    要怎样的忍耐,才能在这样的仇人面前低眉顺目数百年?又是怎样的主君,才能让千百族人不顾自身安危,宁愿与天庭为敌也要为他讨回公道?
    “陛下,依照新天条,这样的惩处,太重了……”
    重到他们甚至都回忆不起那位二郎显圣真君往日里平和淡漠的眉眼。
    “朕……”
    昊天看着大殿之上站着的仙神们,又仿佛在透过他们看那个一手将事情推动到这一地步的孩子。
    恍惚间,云华清秀柔美的眉眼在时隔数千年后,终于再一次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在听到云华以柔婉雀跃的心音告诉自己她要同那个杨禀成亲的时候,昊天不是不能改掉即将颁布的天条的。旧天条施行之际杨戬已经八岁,即便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反应修改的时间。
    只不过,云华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喜欢的是蜀山氏的首领,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地、可以毁掉天梯,同时拔除黄帝族裔的理由。
    “陛下。”太上老君看出了昊天的动摇与犹疑。或许是年岁渐长的缘故,这些年来昊天对清源渐渐生出了一分慈爱之心,但这却并不代表他真的愿意推翻过往的一切,承认自己曾经的心狠手辣与痛下杀手,尤其是在旁边还有一个绝对看不得清源一家好的瑶池在的情况下。
    所以,他此时必须站出来,给侄徒孙加重筹码,引导人心。
    “昔年天降建木,与昆仑祖脉合,连通天地。西王母因之而感天有孕,育蜀山氏,以守卫天梯。后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蜀山氏奉西王母之命襄助之。帝投桃报李,娶蜀山氏女嫘祖为元妃,其后方有九天玄女授书,使帝胜于涿鹿。
    “帝与嫘祖生二子,因重蜀山之民,降次子昌意于若水,妻蜀山氏女枢,生帝颛顼于若水之野。颛顼称帝后,复封其幼子临于蜀。临生禀君,乃真君生父,与高阳帝尚未出三代。”
    那时的众神大多都曾是黄帝、颛顼这两任天帝在位时的臣属,通过唯一的天梯建木往返于人间和天上,同守卫建木的蜀山氏多有往来,平等相交,从来不曾觉得自己与蜀山氏一族神人有别。
    “蜀山氏子弟身负古神血脉与人皇气运,又有守卫天梯之功德,含怨而终,却因获罪于天而不得入轮回,若非真君千年来以心血为系,使之不堕魔道,恐酿大祸。”
    不论云华和杨禀之事如何决断,至少应该松口,赦免蜀山之民。不然,清源“不在”了,千二草头神失去了牵系其理智的少君,被取自昆仑瑶池的先天灵根滋养了数千年的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可是难以预料。
    这既是事实也是威胁,哪怕说出这番话的太上老君和听到这些的玉帝心知肚明杨戬并不会放任千二草头神那么做,但是在场的仙神们还是忍不住哗然。
    他们一直知道杨戬身边的一千二百位草头神个个都实力不凡,甚至托塔李天王带着天兵天将去和他们对上一场,哪怕人数数倍于草头神,也不敢说自己稳胜。可是,大多数神仙都不知道,这一千二百名草头神竟然是这样的来历。
    与高阳帝不出三代,对于封神后上天的神仙们来说,那是多早的上古。有能力借道天梯讨伐天庭,哪怕亡于天罚之下,也可见其锐勇和狂妄。
    若是千二草头神当真作乱,如今的天庭,又有谁能拦下?
    就在所有神仙都开始忍不住眼巴巴地望向玉帝等待他开口时,两个地仙狼狈地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跑到了金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