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末代天策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的举措
    顾综若是只提两家“师生关系”的话,陆鸿还是拿不准清晰的概念,毕竟“师生”、“同窗”这一层都是可亲可疏,亲者同气连枝、休戚相关的固然在所多有;疏者反目为仇、势同水火的亦是屡见不鲜!
    所以顾综在最后一句话上,极到位地点了一句:总之两家是极密切的!
    陆鸿要的就是这句话!
    “好,尽快安排下署邸,近二三日我要请季权公,到时劳驾敬宗首陪。”
    陆鸿将对顾综的称呼,去掉了“大人”二字,那是十分亲近之意了。
    顾综大感喜慰,拱手道:“幸何如之!”
    ……
    ……
    等到顾综将经略使官署、宅邸等安排停当,已经过去三天了。
    当初预计二三日之内,便要请张镒的客,此时也便一推再推。
    在陆鸿到来之前,也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最早安排给陆鸿的官署,是在前南唐皇宫的太极殿里。
    本身作为一个暂定州的级别,建邺城是不允许存在这种逾制建筑的,但是建邺的行政级别一直在争论当中,谁也不知道最后朝廷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不过关于此事的最后结果,坊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最有市场的一种猜测——或者内幕消息是这样的:
    如今大周非但不存在编制冗员的情况,甚至各个府州县的衙门都有缺口,急需人手填补;因此建邺很可能不会成为“南都”,更不会不设置六部,来分薄原本就很稀缺的人力资源。
    但是以建邺城的战略地位、政治地位以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不可能只作为一个普通州而存在,所以结果最可能是,将建邺提升为府,与太原南北并行!
    如此一来,原本的南唐皇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除了一些未曾逾制的建筑可以保留,其它好比太极殿这等最高规格的大殿,都需拆除或改建,旧皇宫面积也必须相应缩小,可以作为皇帝在建邺的行宫所在。
    所以不论怎样,太极殿是绝对不能再开门的!
    将太极殿作为江南两道经略署这个计划,也就不可能行得通。
    顾综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向陆鸿赔罪,重新选址。
    对此,陆鸿只说了一句话:“我可以将这件事看成是你对我的巴结,今后务必用心,不要再出同样的差错!”
    顾综对此还能说甚么,只能战战兢兢,唯唯应诺,同时大松了一口气。
    陆鸿愿意将这种安排看成是一种巴结,这对顾综来说再好不过。
    若非是巴结,那就只能是别有用心、蓄意构陷,挖坑给经略使跳了!
    ——一个掌管着两道军政大权的屏藩之将,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足具威胁,如果再住进了皇宫里,就算丰庆帝没有任何想法,谁又能堵得住言官们的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顾综一面匆忙下令对南唐旧宫封门,一面冷汗直流,心中一阵阵的后怕。
    三天之后,经略署的新址总算找好了。
    要找一座现成的宅院,既够气派,又好交通,建筑布置也要适合经略使办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建邺城中的一位大富
    听说此事,当即拨出自己名下的一处产业,就在建邺城东江宁县衙隔一坊的地界。
    顾综得了消息之后自然喜出望外,派人去驿馆通报给陆经略知晓,可是驿馆的人却说,陆经略已经在到达建邺城的第二天,就带人到句容县去了……
    顾综大为纳罕,陆经略到建邺的头一天,就召集建邺城中所有现任、待职、在押、待勘的南唐旧臣老将挨个儿谈话,他就排在头一个。
    因为建邺是南唐的都城,留守官员极多,因此听说那场谈话一直谈到鸡叫三遍,还只谈了个三、四之数,一半儿的人都没来得及见到!
    难道陆经略第二天没睡觉,就直接赶到句容去了?
    顾综有些不敢相信。
    事实上,尽管他不信,陆鸿还确确实实已经到了句容。
    那天他决定结束谈话之后,便立即带人启程,没有骑马,而是乘坐马车,顺便在路上补了两个时辰的觉。
    他非但严格贯彻落实了“下基层”的习惯,而且一连两天过后,都没有返回的意思。
    顾综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理着建邺城,以及一应周边事务,一边焦心地等待着陆鸿回城。
    因为就在昨天,顾综便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说对于建邺城的行政级别,朝廷已经有了初步的定议。
    不过这个定议的详细内容,由于他们这些南官儿、降官儿在新朝之中没有靠谱的路子,所以他对这些道听途说不怎么敢信。
    最好的话,莫过于找陆经略打听!
    经过两次的交流,顾综自认为已经摸准了陆经略的脉门,这个年轻上司精明是没的说的,更难得的是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老练。
    因此想要糊弄他,那得最好趁早断了这种心思。不过只要与他坦诚请教,有一说一,少拐弯抹角的,这陆经略也会是个非常好说话的人。
    所以顾综认为,只要自己客客气气、直截了当地问了,陆经略多半不会藏着掖着。
    可问题是,陆经略非但一连两天都没回来,甚至一直到第六天,也就是正月廿二,都没有返驾,甚至更向东到了曲阿,再走便过常州了!
    不过陆鸿本人虽然没有回来,他亲笔写的一条条政令、军务,却仿佛雪片一般,不断地从周边各地发到顾综的手上。
    甚至有的时候,一天之内,有三条手令分别从延陵、曲阿、丹徒三个地方,分早中晚发到建邺,所指之事全然不同,对应之策又十分得当!
    这让顾综不得不佩服起来,顺便因此而受到激励,自己在衙门里做起事来,也就开始打点精神,全然不似初时得过且过的模样。
    陆鸿另外还交托了两件私事请顾综去办。
    第一件就是在出门后的第三天,他叫顾综帮他上张镒的门,打声招呼,就说最近未必能赶得回来,拜见一事只得往后推一推。
    第二件是第五天,陆鸿让他差人急速送一套换官袍到丹徒,原因没有多说,不过后来顾综却听见了一个传闻,说陆经略亲自在瓜州渡口拜访渔民,不慎失足栽进了江里,官袍挂在江底岩石上,撕扯得不成样子……
    就在这件传言从丹徒飞到建邺的第二天,城南张府中有人送来张镒的帖子,专门向
    顾综打听陆经略的行止,似乎是想确认这个传言的真伪。
    顾综虽然出于保密要求,没有透露陆鸿的切实行踪,但是他在给张镒的回信中提了一句:本拟今日拜访,官衣署尚需亲自督办,派送官袍与经略使,一时抽不出身,万请赎罪。
    其实他根本没打算今日去拜访张镒,说这话的用意完全是为了点出,他要到官衣署督办新官袍,给陆经略送去。
    也就是从侧面肯定了那个传言的真实性。
    正月廿五的早上,建邺城来了一位将军,和一名校尉。
    将军叫做陈三流,校尉是胡小五。
    这两人一来就顶着正副团练使兼正副防御使的名头,拿着陆鸿亲笔所写的任命,直接就让顾综打开府库,提了一大笔钱粮,并且要了十几名文书胥吏,以及五百巡兵。
    这些胥吏、兵员分成十几批,带着钱粮直接撒到建邺城下十县,当场征召城防军、团练,随招随发钱粮;并且贴出武举告示,定于二月初十,在建邺城举行武举大试,及第者查明身家底细,当场签发正八品至从九品告身,随军留用!
    张贴文举告示的要求,也在差不多同一时刻,传到了顾综的手中。
    其实这还是陆鸿当年在安东“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老办法,非有说一不二的权柄和便宜行事的方便不能用,二者缺一不可!
    因为科举这种途径,乃是朝廷笼络人才的手段,假如任何一员地方首牧都能随意取用,官帽子丢给了地方,岂不是变成了天下分封?
    那时候遍地皆是诸侯,朝廷有何力量可言?
    顾综从来没想过这种办法,也没见过、听过有任何人敢随意使用这种手段,因此将文举暂且压着,眼看陈三流和胡小五两个“莽夫”,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倾力搅着这桩祸事,有心提醒阻止,思来想去却又不得其便。
    盖因那陈三流将军每每见到他,都咧开一张大嘴,露出豁半片的门牙,那个不停手抚刀鞘的动作,好像在不断地提醒别人,他绝不是个好惹的脚色!
    还有那位胡校尉,辞色之间倒像个读书人,也比陈将军客气稳重。他说话虽然很慢,对答之间总要抿着嘴想上一想,但是此人一开口就滴水不漏,辞锋谦逊之间透着强硬和锐利,反而让顾综觉得,这胡小五比陈三流还要难以对付……
    好在顾综也不是个笨蛋,他的目的也绝不是要让陈三流、胡小五两人对自己服帖,而是要搞清楚,他们这么干,是他们自己的盘算,还是陆经略的授意。
    如果是他们自己在搅这桩事情,那他就要派人向陆经略“举报”,或者说提醒。
    如果是陆经略的授意……那他自然甚么也不用做,而且这两个人要钱要物,他这个大管家非但不能推三阻四,还要足数足量,支应得妥妥帖帖,方显诚意和本事……
    好在建邺曾是南唐的首都,府库极为丰富,别说供给一个城防军、几千名不费钱的团练,就是这陈将军想要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来,也尽够支撑三五个月之需!
    顾综钱给的爽快,腿跑得勤快,眼见着十天不到,一张圆脸都渐渐显出了下巴尖儿的形状,也就在这个时候,陆经略打溧水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