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恐怖小说 > 我们消失的那一年 > 第50章
    1997 年 11 月 3 日, 徐心萝一脸疲倦地从报社里出来,她看了一下手表,已经快七点了。一整天都是阴阴沉沉的天气,到了现在却突然地落起雨来,她从帆布包里摸出雨伞。现在正是下班回家的高峰期,公交车上人满为患,出租车也很难打到。徐心萝只好打着伞,沿着马路一直往家的地方走,今天虽然是周一,可快下班的时候妈妈突然打电话来报社,说做了牛肉汤,让她一定要回家来吃。因为自己和小汤吹了的事,她已经好几个月都没回家了。现在妈妈打电话主动求和,她也得见好就收。
    雨越下越大,天也愈发得暗。就在这个时候徐心萝才注意到路边有一对母女,站在一颗秃了的树下躲雨。她四处看看,周围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避雨的建筑物。没什么犹豫,她走了过去,把手里的伞塞给了那个年轻的母亲,不等对方有什么反应,她就快快地跑开了。跑的时候还不小心踩到了一个湿漉漉的塑料袋上,差点滑了一跤。徐心萝四处看看,还好,没有人注意到自己。
    把手里的大包顶在头上,她又快速地往前走了十几米,这个时候,一辆车在她的身边停下。靠近她这一边的玻璃窗渐渐地摇下来,露出了一张英俊的男人的脸。他面露关切地问她,“你还好吗?你要去哪儿,我送你一程吧。”见她面露难色,那男人又说,“我刚才看到你把伞给了别人,我也只是想向你一样做件好事而已。”说完,他冲她笑了。
    那个瞬间,有什么东西击中了徐心萝的心脏。她在他的笑容里微微发愣。作为一个社会版的新闻记者,她见识过太多的因为随意搭乘陌生人的车而发生的刑事案件,可此时此刻,面对那张脸,那个笑容,她能想到的,也就只是奋不顾身一次了。
    徐心萝上了那个男人的车。他彬彬有礼,车里也异常整洁。一路上,徐心萝的心砰砰直跳,她很想侧过脸去多看那个男人几眼,可又怕自己脸上收不住的神情会出卖了自己的心事。
    晚上睡觉前,她把那个男人给她的名片翻来覆去地看,越看心里越是欢喜。似乎他的样子,他的笑就能从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里氤氲出来一样。她在心里轻轻地念名片上的那个名字,“齐继武,齐继武。”
    那天她写了很长的一篇日记。对她来说,这是非比寻常的一天。
    那姑娘比自己记忆中的好看一点。齐继武想。第一次见她,是在麒城十中的那起案子开庭审理的那天。他躲在人群里,眼睛一直不停地寻找孟家的人。直到此时此刻,他的精神都还是有些恍惚,他仍旧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发着高烧的病人的梦里。他没有看到孟玲珑的父亲,只看到了孟玲珑的妹妹。这个时候,押着杀人凶手上官琪的车驶了进来,人群一下子激愤了起来,他看到孟玲珑的那个小小的妹妹被人群挤倒,摔进了雪地里。他正要冲过去,却见她被一个人扶起,那是一个年轻女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她揉了揉小女孩的手,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摘下来系到了小女孩的脖子上。后来他凑近了些,看到了那年轻女人的脖子上挂着一张媒体工作证,单位是《麒城夜报》。
    他并不是故意要接近她的,今天自己碰巧路过,看到她从报社出来,又一路看到她把伞塞给了那对母女,他又想起了那条围巾。他忍不住,为她停了车。车程很快,不过短短的十几分钟。下车的时候,那姑娘向他要了名片,说是想要好好地感谢他一下。他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在犹豫的那一秒里望向那个姑娘。她的脸上有种温和的,慈悲的美。他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她。
    姑娘下车后,他打了把方向盘,把车往相反的地方开去。这一天他一直都在公司里,生意刚起步,事事都得操心,天黑了下来。他却在这黑暗里找到了一丝心安。他觉得属于自己的一天才刚刚开始。今天是她的生日,他想开车去她待过的地方看看,他放了一首她喜欢的歌,在下着大雨的黑夜里,流着泪在这座城市里奔驰。
    她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段话是,“你明知道我的处境,却还是离我而去,而我陷进这样的困境里,除了这样,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你记住,我们的孩子,是你杀死的。这个东西,是你带给我的,我现在把它还给你,这是事到如今,我们之间,唯一的纪念。”
    那封信,他看了好多遍,后来,每字每句他都能背出来了。他知道自己变了,而这个世俗的世界,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接受他的变。
    于是三个月后他决定和那个姓徐的姑娘结婚。婚礼上看着身穿美丽婚纱的妻子,他曾经幻想站在自己身边的人是她。可她已经消失。那姑娘与她很不相同,而这世界上已是没有人能与她相同了。
    第五章 5
    充好电,手机一开,一下子冒出来几十条未读消息和未接来电,徐心萝吓了一跳。她看见未读微信里孟琉璃的名字,点开最初的那条未听语音,孟琉璃的声音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徐姐,你安全到家了吧?你怎么不接电话呢,马队长好像有急事找你,电话都打到我这来了。对了,今天是我姐姐的生日,我刚才去给我姐姐扫墓了,结果墓园的守墓人说从上上一周开始就一直都有白玫瑰送过来到我姐姐的墓碑前,徐姐,是你吗?如果是的话,那就真的太谢谢你了,我记得我姐姐跟我说过,她最喜欢白玫瑰了。”